谢良琼:深耕线缆行业,夯实“湖南制造”家底
发布日期:2023/4/3 Tag:湖南制造
《人民之友》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毛伟明省长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对该报告,您有何感受?印象最深刻的点是什么?谢良琼 省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落点实、措施细。2022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全省上下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过去五年,湖南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升,参与世界竞争的湖南元素日益增多,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基础扎得更牢,信心也更足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主要预期目标传递发展信心。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这两个百分点增长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代表了1000亿左右的市场增量空间和机会,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重点工作安排明确发展导向。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持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分别从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这些安排集中体现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导向也为经济社会尤其是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履职以来,您先后走访了上百家企业,多次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与立法保障的调研与座谈。您认为,湖南制造的整体情况如何?存在什么短板?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谢良琼 过去几年,湖南省首创产业链链长制,并在全国率先为制造业发展立法,出台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全省制造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初具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湖南钢铁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三一集团跻身全球500强,5家企业位列全球工程机械50强,4个产业集群进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金杯电工用5年时间,成功迈上百亿俱乐部,在全省民营经济中排名第18位,也是全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我省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客观审视,对标广东、江苏、浙江等制造强省,湖南的制造业当前面临区域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水平亟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数字化能力偏弱等短板。在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放缓,叠加新冠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湖南的制造业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要实现湖南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式迈进,一是进一步优化做实产业链链长负责机制,实施《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明确定位,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从蓝图规划、机制创新、科技引领、数字化赋能、人才支撑等方面下功夫,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要发挥省内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示范作用,打造更多的制造品牌、制造名牌,培育出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湖南制造的原地倍增。 《人民之友》 作为连任两届的省人大代表,履职以来,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就此,您提交了哪些代表建议?谢良琼 我立足本职岗位、立足行业发展,坚持实业报国初心,高度关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发展。几年来,我先后提出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湖湘工匠打造、企业家队伍建设、智能化赋能湖南制造等有关建议近20件,建议经办理,为湖南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2020年,我提出的关于弘扬工匠文化、打造工匠湘军、升级湖南制造的建议,推动由湖南省工商联、省总工会、省人社厅联合连续三届举办了湖南省电线电缆行业的技能比武,为培育、选拔线缆行业高技能人才及推动全省线缆行业技能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2021年,我提出关于加快智能化发展、赋能湖南制造,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建议。时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飞先后三次对该建议的办理进行了会议调度;2022年,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湖南省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是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拟通过“十四五”期间推出5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200家标杆车间,引导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工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引导带动更加广大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担任新一届省人大代表,这些方面仍将是我关注的重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实施《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的建议,希望通过制定实施细则以及评价与激励措施,加快该条例落实落地,助力湖南制造业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以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早日实现。本刊记者:刘青霞 通讯员:许 琴(文章刊发于《人民之友》2023年第2-3期)